结构教研室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结构教研室

主要技术服务面向:工程结构检算

何勇

男,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铁路专业一级建造师。曾担任中铁一局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工程部长、中铁一局合福项目部副总工、中铁一局沪昆项目部总工、沪通托管指挥部总工等职务,在施工单位主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12年,现场施工经验丰富,擅长于大临结构方案的设计与检算工作,与多个施工单位合作过大临设计工作,在2017年进入陕铁院高铁工程学院任专职教师。

胡拔香

女,无党派人士,副教授,工学硕士,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工程力学应用》、《混凝土(钢)结构检算》和《结构力学》等教学工作,渭南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政协常委。主持和参与省级教改课题4项,发表教改论文14篇,主持3个国家级、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工程力学应用”课程建设。主编《工程力学》教材,获“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特等奖;获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1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李连生

男,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为同济大学国内访问学者。主要承担铁路施工临时结构检算、工程力学应用等课程。指导学生获2022年全国土木工程优秀作品征集大赛高职组一等奖、本人获桥梁组杰出指导教师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1项,院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3项,院级教学成果奖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院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教材3部。在专任教师企业实践中为施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项目5项。

丁广炜

男,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结构工程专业。主持“混凝土(钢)结构检算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等省级教改课题2项、参与省级教改课题3项,发表教科研论文6篇。参与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2个、主持省级教学资源库中标准课程1门,参与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主持校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 “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各1部,1部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特等奖。指导学生获全国土木工程优秀作品征集大赛一等奖1项。

袁光英

男,无党派,副教授,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结构教研室专任教师。长期从事工程力学应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施工临时结构的力学分析及计算,混凝土构件的力学分析及计算。参与《工程力学》《混凝土(钢)结构检算》《施工临时结构检算》等教材编写。发表《多维地震下考虑不同破坏准则的输电塔-线体系倒塌分析》等10余篇科研论文,以及《高职学生结构检算能力的“整合式”培养》等多篇教改论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承担包括高性能钢筋混凝土超薄板结构设计,高铁风积沙路基施工技术研究等多个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合同总额超百万。

王龙

男,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工程力专业。承担讲授的课程有《工程力学》、《建筑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钢)结构检算》,年平均课时360以上;多次指导学生认识实习、毕业设计、施工实习、工种实习等实训课程;公开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3篇,参编教材3部,主持完成院级科研课题一项,参与校企合作横向科研课题《BIM技术在郑徐客专的应用研究》获中铁一局四公司特等奖,参与多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效果良好。

桂阿娟

女,无党派,高级工程师,硕士,地质工程专业。2013年7月来我校任教,主要从事《工程力学应用》及《BIM技术应用》教学工作。发表论文6篇,其中中文核心1篇,科技核心1篇;申请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申报院级科研项目一项;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理工组三等奖、学院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中国建设杯”第三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陕西选拔赛,建筑信息模型赛项一等奖。

金花

女,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结构工程专业。2009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先后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赛教个人二等奖、赛教团体三等奖、技能大赛二等奖等若干奖项。参与建设《工程力学应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参与省级教改课题5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公开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与土木工程检测等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中《工程力学应用》标准课程的建设;参编教材4部;主持完成技术服务1项,参与完成技术服务4项。

杨波

男,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本科,铁道工程专业。高铁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先后参与武广高铁、郑西客专、哈大客专、济青高速、成都地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针对铁路路基施工、长大隧道、水中桥有较多的施工经验,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有较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主持并完成济青高速《青莱高速公路路堑爆破施工技术》的编写与修订,主持编写的《阳山隧道防水层施工》QC成果获国家级优秀奖。先后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5项,发表专业论文5篇,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科技成果奖1项。

郑立巍

男,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地质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煤矿水害防治、油田地质、地质灾害、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面上项目1项,校级科研课题1项,企业攻关课题15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3篇,授权专利1件。担任学术期刊《地球科学研究》编委。

江宏君

男,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主要从事铀、金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机理与勘查应用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和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和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12篇,中文核心论文9篇。陕西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项目评审专家、核心期刊青年编委,获得陕西省地质学会一等奖1项,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10项。2024年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和陕铁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惠弘毅

男,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研究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及岩土工程稳定分析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项,主持、参与完成校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3项。先后多次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牛玉川

男,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研究生,工程力学专业,以第一作者发表收录论文5篇,其中CSCD一篇,先后主持完成校级科研及教改课题2项,参与市厅级课题2项,技术服务2项,第一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1项。先后参与“工程力学应用”、“混凝土(钢)结构检算”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土木工程检测技术资源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