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园丁心语:我为“师”痴,我为“师”狂(图)

发布时间:2007-12-24浏览次数:1045

 
  

 

朗朗书声 陈向明 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张爱玲

  常常一个人立在窗前,望着天空中的那一轮弯月,静静地听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是你吧/高高挂在苍穹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多少功名似尘埃/是我傻/总是在寂寞夜里望/你时圆时缺时迷惘仿佛告诉我生命本无常/来吟一首老诗/喝一杯老酒/明月啊/别笑我痴/别笑我狂……

  总觉得歌中那个傻傻的、痴痴地望着明月,任思绪无拘无束在苍穹中遨游的人极像自己。只不过令我痴狂、让我傻的不是这明月,而是自己头顶上高高悬挂的那个“师”字,是那让我爱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学。

  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拥抱

  寒假二十余天,转瞬即过。

  今天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走在通往教室的熟悉的路上,竟有了一份莫名的激动:是因为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吗?还是因为自己的性情使然?说不清。

  刚刚还和老师们在抱怨,这个学期实在是太短了,得赶紧讲新课,否则连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不过,总不能连个招呼也不打就开讲,那似乎让孩子们觉得和我有些疏远了。忽然,我的脑海中闪过电视里“抱抱团”的身影。陌生人尚且需要一份特殊的关爱,何况是与我相处了三年半的孩子们呢?

  我决定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我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喧闹的教室更加热闹了。

  “张老师,新年好!”那个胖乎乎的叫刘振齐的小男孩儿跑到了我的身边。

  “张老师,你怎么像我妈妈一样也烫了头发?弯弯曲曲的,贼难看!”好家伙,一见面就先批评起我的发型来了。

  没曾想,另一些人也随声附和。

  “对,对,对!简直就像是一堆‘方便面’,干脆我们就叫您‘方便面先生’吧!”看来呀,我这是自作自受。平常呀,他们都亲切地叫我“张先生”。这下可好,竟然变成了“方便面先生”。不过,仔细琢磨,也很有些道理。“要是我再把头发漂染一下,他们会不会叫我‘黄头发先生’亦或是‘红头发先生’呢?”想到这里,连我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没想到,教室里却安静了下来。

  孩子们大眼瞪小眼地望着我,不知我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马上就要开始了。不过,在平日,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一个人也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我提议:每个人都主动地去拥抱别人,并对他说一句祝福的话。当然也包括我这位‘方便面先生’噢!”

  这个提议显然大大出乎了孩子们的意料,因为那一刻教室里静极了。继而是一阵轩然大波。“噢”孩子们叫着,疯狂地跑向别的同学。

  “祝你学习进步!”

  “祝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祝你越来越漂亮!”

  “祝你每天一个好心情!”

  孩子们立刻被一声声祝福包围了。就连我也被这浓浓的情意淹没了。

  “张先生,祝你事事顺心如意!”那个叫王依琳的小女孩贴在我的耳边悄声说。

  “老师,其实你的头发挺好看的,你千万不要听那些男生瞎说。”又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

  我的心里突然觉得被什么东西盛得满满的。

  我主动地把我的拥抱也送给了他们——这帮可爱的孩子们。

  “只要细心,你肯定是最棒的!”

  “你的文采常常让别人羡慕,继续加油哇!”

  “你能和女同学友好相处,因为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

  俗语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我却要说:送人祝福,心情舒畅。开学第一天,孩子们收获了满满的祝福,相信他们一定会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享受李白的孤独

  快乐语文的第一站就是古诗词。

  总共有三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和白居易的《忆江南》。虽然课本把它们都归为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但仔细想来,第一首多多少少有些勉强。怎么也让人读不出敬亭山的美来,只觉得有一种浓浓的愁绪在心头萦绕。所以,我决定先学习后面的两首,采用了“边读边想象”的教学手法,让孩子们大胆地设想洞庭湖的独特景观,尽情地勾勒江南如画的景色。于是,孩子们脑海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泼墨画”:洞庭湖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荡漾着一圈又一圈的波纹;远远望去,它又像是一只洁白如玉的银盘,闪着动人的光芒;江南的绿水、红花交相辉映,江面上竹筏小舟,怎不让人流连忘返?

  “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洞庭湖和江南的美景,现在我们就来当一回‘诗仙’李白,看看这位唐朝的大诗人在做些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

  乐声响起,伴随着忧伤的乐曲,我轻轻地开始吟诵《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知道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李白那种孤独、落寞的心境,但我想让他们用自己的感觉来抚摸这位大诗人,我想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来碰撞这位大诗人。语文教给孩子们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句段篇的罗列,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感悟,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先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图画:李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敬亭山的凉亭里,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对呀,李白就是一个这样的性情中人,高兴与否皆表露在外。

  “一群鸟儿越飞越远,它们不肯停下来陪伴李白,李白很伤心。”那个叫刘赛的漂亮小姑娘站起来说。

  “先生,我仿佛看见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在悠闲地散步,可是它们也对李白不理不睬。看上去,李白好孤独呀!”李佩锦的发言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

  “有时,我遇到了伤心的事,就一个人对着我的小狗说话,它好像能听懂我的话似的,还摇摇尾巴呢!”

  “这敬亭山就像李白的好朋友,它能听懂李白的心里话。”

  ……

  我什么也不需要讲,也不能讲。我的责任就是静静地听,静静地向我的孩子们学习。因为他们才是天底下最有诗意的人。

  痴狂“苦行僧”

  学校里安排我为老师们上一节语文的示范课。我选择了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一课。

  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先不翻教学参考书,不看任何资料,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些文字。十遍,二十遍……当我真正地与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合二为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思路也逐渐清晰:精思—对话—回归,即指导学生对文本展开精细的思索,引领学生与文本、与杏林子、与自己进行“生命”的对话,最后还原生命的色彩,回归文章的课题。第二个阶段我大量地查阅教参,搜集资料,并尝试着把这些资料整理、提炼、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经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日趋成熟。

  课前的那几个晚上,我总隐隐地有种不安。因为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总觉得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少了点什么?四年级的孩子对生命少有深刻的感悟,如何让孩子与他自己展开生命的对话呢?仅仅浅层的说教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激发起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渴望?

  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寂静的夜把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黑暗里。我却一点儿睡意也没有。我插上耳机,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不经意间,我把手放在了自己的脉搏上,“咕咚,咕咚”,感到血在我的身体里不停地涌动。令我震撼的是,那乐曲的节奏和那跃动的脉搏竟是惊人的一致,一霎时,我泪流满面了。我终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的生命在我的身体里跳跃,这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第二天的公开课上,我就这样和我的56个孩子们静静地感受着生命带给我们的愉悦。

  一个孩子说:“我感到像是有一股巨浪在我的身体里往前奔跑,是那么有力,是那么坚强!”

  另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我的生命力特别的顽强,不论我怎么去压它,它还是不停地往前跑!”

  “我的生命像是一个快活的小姑娘,跳得非常快乐!”

  ……

  课堂是真实的,毫不造作的,孩子们的话语是真诚的,一点儿也不掺杂虚情假意,听了让人为之动容。更令人为之一振的是,孩子们还原了生命本来的面目。

 

  《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3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