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07-09-15浏览次数:3313

       摘要:精品课程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其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和机制建设等。本文从高职院精品课程的定位及如何进行课程建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   精品   课程   建设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在各校受到普遍的重视。教育部发出《关于启动同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使课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从优秀课程到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内涵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理性的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建设出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

    一、高职院精品课程的定位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中,课程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抓好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品课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应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
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选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定位应是有一定的受益面,已初步形成自己课程风格,在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课程。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教学内容建设
一般地,课程建设需要考虑自身的系统性、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内容的组织形式。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所制订的综合能力表,构建成新的课程(模块)体系,按照层层分解的子能力要素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再按课程规律把相关内容有机衔接。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但也不刻意去打破,内容的取舍遵循教学规律,知识结构有序可循,知识的综合具有有机性和相融性,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呼应,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合知识,确定基本内容。内容

[1] [2] [3] [4]  下一页